实践团7天自编“乡镇文化读本”送村民
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怎么样?乡土文化与精准扶贫有什么关系?8月1日至7日,带着这些问题,由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七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暑期实践团,在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开展了为期七天的调研采访活动。
本次活动以“精准扶贫视野下乡土文化的挖掘与发展”为题,通过座谈、访谈、实地采访等多种形式,对田村历史文化以及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探究,为田村精准扶贫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和对策。活动期间,该镇党委书记郑永芳带领同学们走进各村实地调研,并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
对话镇党委书记,了解精准扶贫细节
田村在赣县北端,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是米果小镇、客家古镇,乡镇境内的客家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宗族文化和禅宗文化十分深厚。8月2日上午,实践团一行首先来到田村镇人民政府,了解乡镇和精准扶贫工作概况。镇党委书记郑永芳介绍,“田村共有11个精准扶贫重点村,共有贫困户1056户,贫困人口3935人,精准扶贫既要产业扶贫,更要文化扶贫,我们依托乡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提升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。当前,乡镇从生产环境到生活环境,不断完善乡镇的基础设施,营造文化氛围,为贫困家庭提供资金、技术、发展思路,在住房、教育、医疗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,不让一户困难家庭掉队,让精准扶贫落到实处。”
随后,在郑书记的带领下,实践团实地参观了“十三五”贫困村“坪内村”,该村从乡镇文化入手,以田村特色“黄元米果”为依托,打造了“米果小镇”、黄元米果广场和坪内村史馆,将田村的蜂蜜、柚子皮、手工红糖、田村大米、板鸭等特产统一包装,搭建电商平台,作为特色产业运作。去年,在各级党委、政府的领导下,在相关帮扶单位的支持下,该村已实现整村脱贫。
进各村实地走访,学习乡镇历史文化
在坪内村,实践团参观了特色产业绍坤世家黄元米果,该品牌被列为了中国赣州非物质文化遗产,曾绍坤作为米果世家第32代传人,曾于2011年登上央视新闻联播。他还利用村里的文化优势,举办了第一届黄元米果文化节,在村里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,将黄元米果远销海外,帮助村里300多户家庭发家致富。
调研期间,实践团还来到该镇建新村、红卫村、联群村、夏都村、杨梅村、五陂村等走访。同学们走进客家老祠堂、参观百年老建筑、对话村里的文化名人,集中系统地学习乡镇文化。
上户看望困难家庭,探究文化扶贫
实践期间,该团七位队员分成多个小组,在一对一扶贫的村干部带领下,走进各村走访精准扶贫的贫困户。坪内村村民曾青春自己得了肾病,两个小孩在读大学导致家庭贫困,被确认为精准扶贫户。为了帮助该家庭脱贫,政府在他家种田和养殖方面给予了补助,目前,在村干部和镇政府的帮助下,该家庭已经成功脱贫。
自编乡土文化读本,送乡镇贫困村民
7日,实践团圆满结束了7天的行程,完成了课题的调研采访计划。为了给乡镇精准扶贫提供文化力量,实践团利用调研之余,将在田村镇的调研结果,写成了40余篇文章,并将文章内容编成了当地的乡土文化读本,取名为《换个角度看田村》。实践团将书送给了村委会和乡镇,希望可以为乡镇精准扶贫建言献策。
(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七宝生 龚正虹)